首页 动物 A-Z
Animals A-Z >  米什米羚牛
米什米羚牛

米什米羚牛以其显著的金棕色皮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驰骋于喜马拉雅高地。这种独特的有蹄类动物在岩石地形中自如穿行,通过啃食植物在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维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16-20 年
寿命
249.48 - 349.27 kg
重量
长度: 1.6 - 1.93 m; 高度: 97 - 140 cm
尺寸
2 月
断奶年龄
攻击性
特征
Budorcas taxicolor whitei,通常被称为米什米羚牛,是一种生活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型肌肉发达的哺乳动物。它拥有适应寒冷山地环境的厚实羊毛状皮毛。以其独特的拱形鼻子和大型弯曲的角而闻名,通常形成小群体。
米什米羚牛的分布范围
金色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whitei,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地区。该物种主要见于印度东北部,特别是阿鲁纳恰尔邦,并扩展到缅甸部分地区和中国南部。
米什米羚牛的栖息地
环境条件
米什米羚牛栖息于以陡峭、崎岖地形和茂密森林覆盖为特征的山区。这些地区通常包括亚热带到温带气候,具有高湿度和大量降雨。该物种通常分布在海拔1,000到3,500米(3,280到11,480英尺)之间。
生态位
米什米羚牛适应其山地栖息地,常居住在竹林、杜鹃丛和混交阔叶及针叶林中。它是草食性动物,既是食草动物也是食叶动物,以各种植被为食,包括草、树叶、树枝和竹笋。该物种已经进化出在其栖息地的挑战性地形中穿行的能力,利用强壮的四肢和健壮的身体有效移动。